“那樣走路太慢,我就不信這個邪!”李健從只能拄拐棍勉強站立,到扶著安裝輪子的凳子慢慢挪,再到拄著拐棍在屋里走,最后拽著扶手上下樓梯鍛煉,半年多后,李健不僅能不借外物走路,還能幫家里做點事情。
伽師縣江巴孜鄉的村民伊米提·艾山,見證了當地飲水改善的全貌。從不衛生、容易致病的澇壩水,到打井兩三年后就變咸的地下水,再到如今干凈清甜的蓋孜河水,伊米提的生活變得更甜了。
為解決好花都區45萬農民健康問題,花都區堅持問題和目標導向,于2008年開始試點村衛生站“一元錢看病”:村民在村衛生站看病,只收一元錢掛號費,若需注射則另交一元錢注射費,藥品及診療費全免,足不出村即可診治一般常見病、多發病。
頭發銀白,但思維仍很活躍;聽力不佳,但話語依然有力……這段時間,小麥育種專家、81歲的程順和一直居家辦公;每當有同事來家中請教,他就打不住話匣子:從研究進展到試驗細節,從國內最新理論到國外學術熱點,從小麥育種栽培到學生培養成長……臉上總掛著笑容。
隨著有關“杭州快遞小哥被評高層次人才”的報道頻繁登上熱搜,作為故事的主角,李慶恒受到了廣泛關注。很多網友留言為他點贊:“工作不分高低,行行出狀元”“做一件事做到極致就是優秀”……
最近幾天,父女倆的故事被人民日報、央視等媒體關注后,迅速登上抖音熱搜榜首位。這一路上,有幫助,有祝福,有稱贊,也受到很多的質疑。但是,阿鈄想用這趟奇妙之旅告訴女兒:“最美的風景,是堅持不懈的自己!”
早在2001年,唐都醫院就與旬陽縣醫院建立了對口幫扶關系,20年來,旬陽縣醫院先后有醫、藥、技、護130余人次到唐都醫院進修學習,唐都醫院指導幫助旬陽縣醫院由6個一級學科,發展到擁有22個二級學科,并為旬陽縣醫院培養學科帶頭人13名。
7日是2020年全國高考首日,當天下午在安徽歙縣第二中學的兩間教室里,40余名高考考生沒有在進行緊張的數學考試,而是安靜地做著復習,或翻閱、或默讀、或抄寫……講臺上,老師正和幾位學生輕聲交流著。
這屆畢業典禮,演講臺上,是深入抗疫一線、言傳身教的“白衣戰士”;演講臺下,是繼承師長使命的“接棒人”。榜樣面前,接棒者會暢想,青年可以發揮多少社會價值?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以親身經歷堅定地回答:“非常大。”
專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面對嚴峻的內外部形勢,我國保持強大定力,堅決打贏抗疫防汛兩場硬仗,堅決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在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的同時,交出一份份暖心民生答卷,成為踐行初心使命的生動寫照。
當了3年多地災監測員,細心的侯芳總結出不少地災監測小竅門。她告訴記者:“在有些粗的裂縫里,我會塞進一顆小石子,每次過來都要檢查石子位置有沒有變化。如果往下掉了,就表明裂縫又寬了,那得趕緊報告。”
李慶恒是安徽阜陽人,2015年開始在杭州從事快遞業,如今是申通快遞浙江省公司質控部組長。李慶恒坦言,評上杭州市高層次人才,是因為自己參加了浙江省第三屆快遞職業技能競賽暨第二屆全國郵政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浙江省初賽,并獲得快遞員項目的第一名。
夜幕降臨,矗立在舟山群島最北端花鳥島上,護衛長江口的“遠東第一燈塔”被點亮,光束沖破黑暗,為海上航行船只指引方向。33年前,從大山出來駐扎海島的楊玉斌,常常會在夜里望著燈塔出神,“冥冥之中可能也是這座燈塔指引我來到這里。”
在黨的事業上又特別大方。201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他個人出資在化成山崖上刻下“中國共產黨萬歲”,先后雇請36名石匠。刻石辛苦,很多人不愿干,幾次停工。最后化成百姓被周永開感動了,紛紛義務刻石,一位老石匠臨去世前還堅持上山刻石:“一定要幫周老漢完成、我們這個時代的‘共產黨萬歲’!”
“團干部的工作就是與青年人打交道,雖然我不是體制內的團干部了,但這項能力依然在。”顧倩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相比按部就班地當公務員,自己出來探索一個未知的、喜歡的領域,更能讓人心動,“我們都是年輕人,為什么不放開手腳試一下?”
在國家有難、人民有需要的時候,“90后”勇敢地站了出來,醫生、護士、警察、社區工作者、志愿者……“90后”沖在抗疫一線,在全社會掀起一股“青春風暴”。這些已經或者即將邁入而立之年的“90后”,真的長大了!
在夷陵區東城大道與小鴉路交匯處積水嚴重,一車輛涉水太深,導致車門無法打開,車內人員被困,當地交警涉水爬車對車內人員進行緊急救援。目前,車內人員平安脫險。
吳桂春說,在當地政府部門的幫助下,他不用和東莞圖書館告別了,他將在東莞一個小區從事綠化工作,往后他又能常去鉆書堆了。
有北斗“母港”之譽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我國所有的北斗衛星送入太空,創造了中國速度、中國奇跡,我國也提前半年完成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典禮在校內大禮堂前、東大操場等17處會場舉行,全程中英文雙語直播,讓因為疫情不能返校的畢業生和不能到學校參加典禮的畢業生親友通過網絡直播參加這場特殊的畢業典禮。清華校長邱勇院士發表了以“用一生去堅守不可放棄的職責”為主題的演講。
西南政法大學學生李磊:我從大二開始就決定出國讀研,現在已經準備了兩年。現在國外疫情嚴重,出去留學面臨安全問題,此外我還聽說國外的學校可能會大幅減少錄取人數,留學申請可能會受到較大影響。
父親節之際,一首叫《父親 我想看你一眼》的歌曲在四川省達州市市民的手機上“刷屏”了。創作并演唱這首歌曲的,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音樂人尹聰、尹鵬。他們是一對盲人兄弟,想把這首歌獻給從未真正“看見”過的父親尹明洪。
清華大學20世紀50年代提出了一句沿用至今的口號,叫“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我已經干了70多年啦。”張禮說,常有人問他這么多年來,動力何在,他的回答很簡單:“就是覺得有意思!
2006年,兩人明確了主要的發展方向,他們希望“在大山大水的大格局中”做研究,希望能夠讓那些在扶貧開發和鄉村振興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場鎮和村落,更好地契合“山的走向、水的流向”。“機會來了,我們得努力抓住。”這是楊宇振和覃琳的共識。
進入6月,強降雨侵襲,廣西多地出現洪澇災害,山體塌方、房屋倒塌、農田損毀……群眾財產損失嚴重。洪水退后,受災地區黨委、政府積極組織力量投入災后重建工作中。
天山以南,昆侖山以北是為南疆,夾于大漠和大山之間,終年干旱少雨,澇壩水、苦咸水曾讓這里的人們貧病交加卻又無力舍棄,當地群眾病在“水”上,窮在“水”上,也盼在“水”上。
“作為一名護士,要真正愛你的病人,真正愛生命,要用你自己的心靈去愛……”臺上,一位銀發老人,身著潔白護士服,目光慈祥,說話慢聲細語,娓娓動聽,宛如春風拂面;臺下,一群年輕女孩,凝神屏息,大氣都不敢出,生怕漏聽一句話……
一個耄耋老人,在生命的黃昏時分,因為在村里的幸福時光,竟然花了幾天時間寫了一首歌。與同村的姐妹歡聚時,她會唱這首歌;駐村第一書記探視時,她也會唱這首歌。
前不久,新疆烏魯木齊一個小區內的民房起火,消防車到達時,一名穿著校服的孩子打開手機手電筒,全程奔跑引路,及時救出4名被困人員。指路的少年叫杜秉澤,是烏魯木齊市第四十一中學九年級7班的學生。
人一生能有多大概率與貧困遭遇?有人不期而遇,一出生就背負了貧困的標簽;有人衣食無憂,卻義無反顧地主動選擇與貧困相斗。從春到夏,從秋到冬,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在塞上大地走進這些與貧窮相遇的人生,聽他們講述與貧窮為戰的故事。
近日,人社部聯合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發布9個新職業,包括“互聯網營銷師”“城市管理網格員”等,這是我國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15年版)》頒布以來發布的第三批新職業。[詳細]
“那樣走路太慢,我就不信這個邪!”李健從只能拄拐棍勉強站立,到扶著安裝輪子的凳子慢慢挪,再到拄著拐棍在屋里走,最后拽著扶手上下樓梯鍛煉,半年多后,李健不僅能不借外物走路,還能幫家里做點事情。[詳細]